烽火十四年:不容忘却的民族抗争史
1931 年 9 月 18 日,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,在静谧的夜色中被日本关东军蓄意炸毁,这一炸,炸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,也炸醒了沉睡中的中华大地。日本侵略者以 “柳条湖事件” 为借口,悍然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,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“九一八事变”。由于国民政府的 “不抵抗” 政策,东北军大部被迫撤退,日军如入无人之境,短短数月间,东北三省沦陷,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,遭受着日军的残酷蹂躏。
但中国人民的抗争从未停止。从黑龙江的白山黑水到吉林的茫茫雪原,从辽宁的崇山峻岭到热河的广袤大地,东北抗日义勇军、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纷纷崛起,他们在冰天雪地中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,杨靖宇、赵尚志、赵一曼等英雄儿女,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,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抗日战歌。
1937 年 7 月 7 日,北平西南的卢沟桥,本是一座承载着历史与和平的古桥,却在这一夜被日军的枪炮声打破宁静。日军以一名士兵 “失踪” 为借口,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,遭到中国守军第 29 军严词拒绝后,悍然向中国军队开枪射击,并炮轰宛平城,“卢沟桥事变” 爆发,这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,也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大幕。
从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广州、武汉失守,是战略防御阶段。淞沪会战,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,激战三月,打破了日本 “三个月灭亡中国” 的狂妄企图;太原会战,平型关大捷打破了 “日军不可战胜” 的神话,忻口战役、娘子关战役等战斗也让日军付出惨重代价;徐州会战,台儿庄战役毙伤日军万余人,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。然而,随着武汉、广州的相继沦陷,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。
这一阶段,从 1938 年 10 月至 1943 年 12 月,日军改变战略,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、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,转而将主要兵力用于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。根据地军民面临着日军的残酷 “扫荡”、“蚕食” 和封锁,缺衣少食、武器简陋,但他们顽强抗争,开展游击战、地道战、地雷战等多种战术,让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。百团大战,八路军出动一百多个团,在华北地区对日军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攻击,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。
1944 年 1 月,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开始,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。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转变,中国军队与盟军协同作战,对日军发起全面反攻。滇西缅北反攻作战,中国远征军与盟军并肩作战,收复失地;湘西会战,中国军队毙伤日军数万人,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更后胜利。1945 年 8 月 15 日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,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浴血奋战,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。
英雄儿女:血肉筑起的钢铁长城
在这十四年的抗战中,无数英雄儿女挺身而出,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。
在正面战场,国民党军队的将士们浴血奋战。淞沪会战中,年轻的战士于德元,子弹打光后,手提 8 斤大刀与日军拼杀,一口气斩杀 13 名日军,西北军将士们在日军的飞机大炮轰炸下,坚守阵地一个多月,来时 1800 人,战后仅剩不到 600 人;官惠民在淞沪会战中,率部与日军多次恶战,在官兵大量伤亡的情况下,毫不畏惧,亲率残部 300 余人向日军发起反冲锋,展开肉搏战,更终壮烈殉国。武汉会战,张灵甫领奇兵绕到日军身后,打日军措手不及,虽身负重伤仍封死日军退路,与友军一起全歼日军 106 师团。这些英勇的将士们,为保卫祖国山河,不惜舍生忘死。
敌后战场,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、新四军和广大抗日根据地军民,同样展现出顽强的斗志。平型关大捷,八路军 115 师在师长林彪、副师长聂荣臻的指挥下,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,对日军华北方面军第 5 师团第 21 旅团进行伏击。9 月 25 日拂晓,当日军进入乔沟峡谷公路,进入 115 师的伏击圈时,两侧山岗上顿时枪声大作,步枪、机枪、迫击炮、手榴弹齐发,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。战斗中,686 团副团长杨勇率部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,战士们英勇无畏,与日军进行白刃战。经一天激战,八路军歼敌 1000 余人,打破了 “日军不可战胜” 的神话,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。
百团大战,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出动一百多个团,在华北地区对日军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攻击。八路军战士们如猛虎般扑向敌人,破坏铁路、公路,攻打据点,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。在战斗中,无数战士英勇牺牲,但他们毫不退缩,前赴后继,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,粉碎了日军的 “囚笼政策”。
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,抗联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与日军周旋。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优先路军,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战斗。他们缺衣少食,常常以草根、树皮充饥,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,与数倍于己的日军作战。1940 年 2 月,杨靖宇在濛江县境内陷入日军重围,孤身奋战数日后壮烈牺牲,残忍的敌人剖开他的腹部,发现胃里竟没有一粒粮食,只有枯草、树皮和棉絮。赵尚志、赵一曼等英雄也同样在这片土地上为抗战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,他们的英勇事迹,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。
广大民众也纷纷投身抗战,各地群众自发组织起来,为抗战贡献力量。荣昌人民同仇敌忾,组建 “荣昌县抗敌后援会”,发出 “本会愿率四十万民众,为前敌后盾。收复燕云,饮马长白,不达目的,誓不终止!” 的豪迈誓言;鲁南铁道大队的铁路工人和沿线农户,面对日寇侵略,拿起武器,在津浦铁路上神出鬼没,扒火车、炸桥梁,打得日军胆战心惊;海阳的民兵们利用当地山多石头多的特点,发明了花样繁多的石头雷,用地雷战让日军防不胜防。男女老幼,人尽其力,汇聚成挽救民族危亡的磅礴力量。
精神丰碑:历久弥新的抗战精神
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战中,伟大的抗战精神熠熠生辉,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丰碑。
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,是抗战精神的核心。当日寇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,无数中华儿女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战。从东北抗联战士在冰天雪地中与日军的殊死搏斗,到华北平原上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抗击侵略者;从淞沪会战中年轻战士们舍生忘死,到南洋华侨们毁家纾难、捐款捐物支持祖国抗战,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,以血肉之躯捍卫祖国的尊严与领土完整。
视死如归、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,在抗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。赵一曼在遭受日军残酷折磨时,坚贞不屈,绝不吐露半点机密;狼牙山五壮士在战斗至弹尽粮绝时,宁死不降,毅然跳下悬崖;张自忠将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,更终壮烈殉国,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,让侵略者见识到了中国人民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。
不畏强暴、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,支撑着中国人民走过艰难岁月。面对日军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残暴的侵略行径,中国军民毫不畏惧,从平型关大捷打破 “日军不可战胜” 的神话,到百团大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;从敌后根据地军民开展游击战、地道战、地雷战,让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,到正面战场将士们浴血奋战、寸土必争,中国人民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无畏的勇气,与日军展开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抗争。
百折不挠、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,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支柱。抗战期间,中国军民面临着巨大的困难,缺衣少食、武器简陋、环境恶劣,但他们始终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,胜利必将属于中国。无论是在日军残酷 “扫荡” 下的根据地,还是在战火纷飞的正面战场,中国人民从未放弃,凭借着坚定的信念,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曙光。
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,不仅是抗战胜利的关键,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,它穿越时空,在当今时代依然熠熠生辉,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行,面对困难与挑战时,勇往直前,永不退缩。
以史为鉴:从抗战中汲取前行力量
抗战的硝烟虽已散去,但历史的警钟依然长鸣。回顾抗战历程,我们得到诸多深刻教训。积贫积弱的旧中国,在日军的侵略下饱经磨难,这警示我们必须持续发展经济、科技与军事力量,筑牢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实防线,维护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。抗战期间,国内各阶层、党派、民族摒弃前嫌、团结御敌,这充分证明面对困难挑战时,内部团结统一是克敌制胜的关键。同时,日本军国主义曾给中国及亚洲多国带来沉重灾难,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其死灰复燃,守护世界和平。
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国际形势错综复杂。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,如贸易摩擦、科技竞争、地缘政治冲突等。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我们提供了应对困境的智慧与力量。面对贸易霸凌,我们要发扬不畏强暴、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,坚决捍卫自身合法权益;面对科技封锁,要秉持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精神,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;面对外部压力,全国上下应团结一心,众志成城,形成强大合力。
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,我们更要传承抗战精神。将爱国情怀融入日常工作,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;以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,坚守理想信念,不惧艰难险阻;凭借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,勇于开拓创新,在各自领域取得突破;靠着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,一步一个脚印,向着目标奋勇前行。让我们铭记抗战历史,汲取前行力量,在新时代的浪潮中,砥砺奋进,书写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明天。